甄杰诚也不计较,乐呵呵的在机场接受完媒体的采访后,坐上车,直奔酒店而去。
简单调整了下时差,迅速投入到不可避免的交际中。
校友之间的。
出门在外,但凡有点儿名头的电影节总是少不了北影的身影。
emmm好吧,也少不了中戏的面孔。
譬如刘杰师兄的《透析》,梅庭丶奇道丶倪大虹,清一水的南锣鼓巷。
而作为对香江,对湾湾有着深厚感情的友好人士,又怎能视港台同胞于无物呢?
才在湾湾拍完《那些年》,加上捷仑的《不能说的秘密》,再加上把夫人捅至腿颤的黑锅。
妥妥的亲湾人士!
即便抛开《寄生虫》不谈。
前段时间刚好许铮带着叶伟民找来公司,面对叶伟民不懂「春运」但想拍一个关于火车上发生的故事,甄杰诚不仅让编剧部门出手,填充并打磨好了剧本。还出钱出力,给予大力支持。
给正当红的宝镪打电话,饰演农民工。
联系北影,填充含北.帮这个小投资项目匹配「顶级」专业演员。
表演学院副院长汪劲松被拉进来客串村长。
左晓青学姐演妻子,姚迪演小三,马酥演女骗子。
义父的同班同学,甄杰诚的同级校友,神似殷桃的黄小蕾演少妇。
再加上将朱一隆塞进去客串文艺青年,整部电影除了主演和群演外,全是北影的形状!
并宣称:只要不亏钱,后续将会启动续集项目。
于是叶伟民开心了,首次在内地独立执导便收获如此尊重。
北影开心了,优秀毕业生倾情回馈母校,饮水不忘挖井人。
甄杰诚也开心了,一饼三吃,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如此为香江同行付出,这还不够友好吗?
望着「义子」与两岸三地人士热情的交流,并很快又跟本届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委:来自法兰西的桑德里娜·伯奈尔聊的火热,结成「相逢恨晚」的知己姐弟。
马源挠了挠脑袋,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
「屮!」
欧罗巴媒体批评马克·穆勒对华夏电影的偏爱,但甄杰诚除外,尤其是电影节正式开幕后!
当「一镜到底」真正展示在众人的面前,而不是作为「噱头」存在。
《此去不回》的放映厅立刻爆满!
《寄生虫》被再次翻出,曾于坎城年少风发的豪言亦被传颂:
「现在站在你们面前的是,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影片金棕榈获得者:甄杰诚!」
不论是东亚儒家文化圈还是西方,对于天才的包容与推崇都是相通的:
天才就应该嚣张,就应该风流,就应该让人目瞪口呆。
「一镜到底」像是一个深水炸弹,于电影圈里轰然爆炸,让圈内人士纷纷前来。
「影片带来的紧张感难以言喻,每一场战争都是地狱般的体验。毫无疑问,这是《拯救大兵瑞恩》以来最佳的战争片。」
「全片几乎没有重复出现的地点,这对于制作设计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很显然,杰诚·甄出色的完成了它!」
「天才的想法,天才的执行力,天才的创造力!来自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影片金棕榈获得者铸就的视觉奇观!」
媒体报导不断。
当然,也存在批评。
譬如极端一镜到底造成的内容相对单薄。
譬如单镜头的十足张力让观众与主角「同呼吸,共命运」,却丧失了「上帝视角」的优越感体验。
但很快便被赞扬声所埋没。
面对如此视觉奇观的冲击,些许批评更像是在苛责。
媒体制造的声浪让威尼斯电影节的关注度剧增,游客与观众也随之踊跃。
马克·穆勒脸都笑僵了,担任主xi这麽多年,总算让威尼斯电影节再次获得了作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应有的待遇。
偏爱华夏电影人有错吗?
下次我还继续!
傍晚,酒店。
甄杰诚蹙着眉头,翻阅着已经翻译好的媒体评价。
今年与以往不同,虽然主竞赛单元有着六部米利坚电影,但几乎没有好莱坞制作。
但这并不妨碍本地媒体批评德意志导演法提赫·阿金的《心灵厨房》,认为其表达过于「好莱坞化」,丧失了以往的风格。
《战时生活》也不被看好,米利坚东岸知识分子的倾向极为严重,内容也稍显琐碎。
但甄杰诚很清楚,李鞍不仅是好莱坞的,同时东岸知识分子正是其「大本营」。
瞥了眼《单身男人》,这部由时尚设计师汤姆·福特变身导演,将其时尚风格与同X意念打造的影片。
毫无疑问,向来对同x题材偏好有加的李鞍,一定会对这部作品另眼相待。
「踏马的!该不会大热必死吧?」
「李鞍这老小子的p股可一直都是圆滑的很,打太极的道行可比王墨镜强太多了!」
甄杰诚当然对《此去不回》的质量有信心,在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内容的厚度,尽量避免了长镜头移动所造成的眩晕感和大角度挪移的滞重感。
甄杰诚也对老某子有信心,作为李鞍的「伯乐」,李鞍欠着人情。
但甄杰诚对李鞍没信心,崇尚在独立电影的范畴内的好莱坞叙事早就成为了人尽皆知的事实。
「不行,得加个buff中和一下。」
拿起手机,
「嘟嘟嘟~」
「喂,老师,咱们打个赌怎麽样?如果我拿到金狮奖,你就.」
「滚!」
话音刚落,电话忙音已然响起。
甄杰诚嘴角一抽,这老登儿,还有没有一点儿礼貌了?
再打!
「嘟嘟嘟~」
「喂,学长,咱们打个赌怎麽样?如果我拿到金狮.」
话没说完,电话忙音再次响起。
再打回去,座山雕的号码显示已关机。
甄杰诚:ヽ(ー_ー)ノ
「嘟嘟嘟~」
「喂,姐,咱们打个赌怎麽样?如果我拿到金狮.」
「直说吧,你想怎麽屮?」郝蕾想也不想,脱口而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