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轨道货车,何为第一生产力?
「农业乃国强之本,商业乃国富之根,二者缺一不可,不能顾此而失彼。」
「商人重利不事生产,此乃商之弊也,重商则会废农,故而想发展商业,必须要使农业强盛。」
「农业强盛的关键在于提高生产力,只有在百姓们有饭吃丶吃得饱饭的情况下,商业才能繁荣。」
「所以朕首先要与仲达和孔明你们说的就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发展技术。」
刘协目光炯炯地对二人说道。
他今天要与司马懿和诸葛亮谈论的是大汉未来要走的道路,以及发展方向。
但司马懿和诸葛亮闻言却面面相觑。
提高生产力?发展技术?
这是他们前所未闻的新鲜词汇。
司马懿有些尴尬地问道:「恕臣愚钝,敢问陛下这生产力和技术……作何解?」
「很简单。」
刘协笑了笑,耐心地向二人解释道:「拿织布举例,一匹布长40尺,幅宽2.2尺,一个熟练织工一天可以织布一匹左右。」
「但在朕发明出建安机之后,这个速度就被提高了数倍,织工花费同样的时间能够织出更多的布匹。」
「这就是技术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织造技术提高,所以生产速度也随之提高。」
刘协举了个简单明了的例子。
他所制造出来的建安机对于这个时代的纺织业来说就是降维打击,大大提高了布匹的生产速度。
「原来如此,臣明白了。」
诸葛亮恍然大悟,接着反问道:「陛下的意思是通过发展技术来提高粮食的产量,保证农业的稳定?」
「是极!」
刘协微微颔首,并且笑道:「诸如水车丶筑堤丶建安犁丶引渠灌溉,这些都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技术。」
「不过这些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进行钻研,实现粮食产量的大增。」
「比如朕就在梦中得高祖所授的《天工开物》中提到过一种大棚种植的技术,在冬天都能种出寒瓜;还有一种名为红薯丶土豆的作物,亩产可达到三十石以上,可代替小麦作为主食。」
刘协说完,司马懿和诸葛亮双双震惊。
在冬天种出寒瓜丶可代替小麦而且亩产三十石以上的作物……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但他们都听说过天子梦中得高祖授《天工开物》的传言,而且建安机丶建安犁也是实实在在造出来的东西,所以即便感到很难以置信,但也没有质疑。
「陛下,不知这土豆丶红薯是什麽作物?何处可以寻得?」
诸葛亮语气略有些急促地问道。
要是大汉能有这样的作物,那不知可以少饿死多少百姓,让多少人活命!
刘协略有些遗憾地摇头道:「我大汉境内并无这两物,它们皆在海外,等天下一统后朕自会派人出海去寻。」
他何尝不想把红薯跟土豆找到,但奈何情况不允许,大汉现在没有实力组建远洋船队。
诸葛亮闻言也扼腕叹息。
刘协接着道:「朕只是给你们举例子罢了,朕想告诉你们的是发展技术乃重中之重,这也是朕成立冶造局的目的之一。」
「工匠之艺从来不是奇淫巧技,在朕看来它的价值超过千万丶亿万黄金!」
「高明的冶铁技术可以打造出更强大的刀刃丶更坚固的甲胄,让我大汉将士免去了无数牺牲。」
「农商能使国家富庶,但是技术则能让国家强大!」
「朕再给你们看一样东西。」
紧接着刘协又对一旁侍奉的郭女王吩咐道:「把东西给拿上来吧。」
「是,陛下。」
郭女王低头退下,不久后又再度返回,将一迭厚厚布帛拿了过来,然后在一旁的地面上铺开。
「这是……」
看见布帛上的内容,司马懿不禁微微有些吃惊,因为这赫然是一副囊括了大汉两京一十三州的地图!
不过与普通地图有些不同的是,这份地图上用红色颜料绘制了一条条细细丶就像是蛛网一般的脉络,将大汉各州都联通在了一起。
诸葛亮率先问道:「陛下,这份地图上的红色脉络代表着什麽?」
刘协微微一笑后说道:「这是路线图……不过准确的说,这是朕日后打算在大汉全境铺就的轨道路线图。」
「轨道路线图?」
诸葛亮皱起眉头,有些疑惑。
而刘协也没有过多的解释,直接从郭女王手中接过另外一沓图纸,分别递给诸葛亮和司马懿。
两人接过后仔细看了起来。
图纸上倒没什麽稀奇,只不过绘制着一辆马车,但这辆马车看起来与寻常的马车颇有些不同。
仔细看去,车轮是向内凹陷的,而且马车后面还连接着好几节车厢,于寻常马车大不相同。
「这叫做火……嗯,货车。」
「对,轨道货车。」
刘协改口说道,「这是朕让冶造局所研制的一款特殊马车,只要搭配铁轨使用,就能日行数百里。」
「至于铁轨是何物,你们可以看看下一张图纸。」
鉴于冶造局目前的技术水平,制造真正意义上的科技产物是做不到的,刘协自己也不擅长工科方面的知识。
所以他退而求其次,研究铁路轨道,让特制的马车在上面行驶,以达成提高运载速度的目的,以后技术进步了再替换也不迟,反正轨道留着肯定是有用的。
嗯……有点梦回大清的那味儿了。
司马懿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道:「马车日行数百里?这丶这怎麽可能?」
骑马日行百里并不不稀奇,只要是骑兵中的老卒都能做到这一点,八百里加急最低要求就是日行百里。
可是马车日行百里就有点太不可思议了,这根本不是能做到的事情。
因为这代表着马车的速度将比水路还快!
水运的快慢与否取决于河道,在没有河流的地方根本没办法水运,这时候就需要动用大量人力开挖河渠,建立水路。
而陆路的快慢则完全取决于道路是否通畅与平整,两相比较之下,造路肯定要比挖河来得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