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在夜空中闪烁着光芒,草木在四季更迭中枯荣反覆。
这是只有鬼神才能享受到的闲适。
不过,
看得再久,
何博不能完全分清漫天星辰的归属和名号。
毕竟「星象」这东西,在此时也属于高端知识。
一般的史官都没办法深入研究。
因此遇见石申后,何博就要求对方报答自己在野猪猿牙下救下他的恩德。
石申听说他很闲以后,也就答应了。
观星之术难以传授给太多人,
除去星象的复杂外,额外的原因便在于耗费的时间太多。
今晚乌云遮天?
那就不能观星了。
今天有大事记录,
那就没空观星了。
遇到重要日子,要安排祭祀了,
那更要把人的精力榨乾,没眼看星星了。
所以史官一职,多有世袭。
只有从小被大人带着接触学习,才能在长大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史官。
哪怕现在各国都着变法,要革新,要清除国中世卿世禄的蛀虫,
也没谁想着要对史官下手。
毕竟这职务,
权力不大,
事情又太多,
没谁想去自讨苦吃。
石申也不是个很保守的性子,而且从小到大,他还有个将天空中的星辰尽可能记录在册的梦想,如今有个学徒自动找上门来,他当然不会拒绝。
而今时今日,
已经五十七岁的石申,终于将自己观测到的星辰全都记下,并将其书命名为《天文》。
书中记录了明星(金)丶岁星(木)丶辰星(水)丶荧惑(火)丶填星(土)这五星的运行规律,并且测定了八百一十颗遥远天外的恒星位置。
为了能让别人看得懂书里面的星辰位置,石申还专门绘制了一副星图,一注明。
何博在旁边看得不明觉厉。
石申也觉得自己的确厉害,他把《天文》收好,一挥衣袖,「今日我成书立说,齐国的甘德肯定比不上我了!」
甘德,
也是此时名满天下的观星者,是齐国的史官。
因为是同行,且年岁相近,石申年少被父亲带去拜访齐国太史的时候,就被拉过去,和甘德做过比较。
至今五十年了,石申还在跟甘德比较。
而且在观星的时候,
每次发现一颗新的星辰,石申都要边记边说,「甘德必定慢我一步!」
何博都被他这样的做派给震惊了,心想世上还有比自己更记仇的人?
然后,
他就偷偷溜到齐国,暗中观察了下那位甘德史官,发现对方的进度,其实和石申差不多,甚至还记录了几颗石申未曾观测到的星辰。
所以,对此刻石申的得意,
何博只能眨了眨眼,体贴的没有把这情况说出来。
「我要去修正历法!」
写完《天文》后,石申顿感活力充沛,精气饱满的一点都不像每天熬夜看星星,快六十岁的老头。
他背着手,仰望着漫天星辰,感慨的说道,「根据星象修订好历法,就更能授民以时了。」
「小民更加顺应天道自然而去耕种,就可以收获更多的粮食!」
「这样的话,哪怕还有战争,小民保存性命的可能,也就更加大了!」
虽然石申只是个打不过任何人的史官,
但诸夏的先贤之所以观测星象,设立了史官这个职位,就是为了促进耕作,
扶养民众的。
他既然生在这个乱哄哄的时代,
也应该尽到史官的职责,而不是逃避外界的烽火。
何博为他鼓掌,「好!」
「如果你能够修订出更符合农时的历法,我一定帮你传播到天下去!」
得到肯定的石申更加得意,「那甘德日后的名声,驾车也赶不上我了!』
一想到这样的美事,
石申就忍不住轻哼起来。
随后,
他又花费一年的时间,修订了历法。
何博拿着全新的历法交给摩下的牛马们,让他们沿着河流去传播。
正好人之耕作,多依赖水源。
许多田地距离河流并不遥远,得到鬼神恩赐,知道有名为石申的贤人修正了历法后,有经验的农夫实验一段时间,就可以确定这新的历法,是否真的更有利于秧苗生长了。
而在东方,
早已出师并且扬名当地的孟轲,离开了自己的故乡,踏上了效仿孔子,周游四国的道路。
他带领数百名弟子,车乘十乘,到宋国讲学。
才在去年完成「戴氏取宋」大业,成为新任宋君的子罕对孟子的到来感到震惊。
他立刻拍案而起,「几百个儒生?」
「十乘车?」
「孟轲这是来讲学?」
真的不是来找宋国开战的?
儒生学习六艺,精研礼法,因此大多能文能武,长相英俊。
而且他们的口才向来了得,能够吸引来许多小民士人的跟随。
更别说孟轲其人,虽然年轻,但此时已经有了贤名,不是个轻易能对付的。
现在几百名儒生从齐鲁而来,等到宋国的时候,不知道会聚集起多少人。
宋君子罕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对自己的亲信再三确认,「寡人听说儒生十分讲究周礼,认为这是世间重要的法则。」
「孟轲这次过来,是不是来痛斥寡人不讲周礼的?」
毕竟他才在宋国复刻了一场「曲沃代翼」,用几百年前就分家的小宗取代了大宗,无论如何,都是不符合周礼的。
亲信也有些不确定,「应该不至于吧?」
「我们宋国可是殷商之后,他要谴责我们不讲周礼,也不该来此啊———」
「那就是来打架了!」
宋君一拍桌子,气愤的说,「真该死!」
「也没听说孟轲是公羊派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