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论自由与新世界开发计划(2 / 2)

「此后官方文件的名称,将统一采取这种方式。」

孟未竟坐在下面,他休息了差不多三天,

目前针对三个世界的开发案,特事局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意见定稿,才联系他过来。

「在谈论方案之前,我们要先对1到3号世界,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张志勇先点了点1号战国世界。

「目前,我们在1号世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交通网络以咸阳为中心,基本扩散至秦国内的主要城市。

「在各地开发矿产综合,总计已有203处,并且徵集有一万的现代人,在秦国内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从1号战国世界,选拔了一支,总数3000人的大秦子弟兵,经过六个月的训练,他们基本掌握了现代武器,建立了战斗目标的信仰,可以称之为一支半现代化的军队。」

他在1号战国世界后面,写了「3000子弟兵」字样。

笔触再次转向2号秦末世界。

「2号秦末世界,孟顾问穿越所去的世界。

「从资源的角度来讲,2号秦末世界的传送门,开在滨海之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快速进行远洋探索,获取世界各地的优质矿物,补充国内紧缺的铁矿丶铜矿资源。

「当然,2号秦末世界的政治环境不稳定,正处在激烈的战争初期。

「因孟顾问的深度参与,与原本的历史已经发生偏离,如果放任不管,局势有可能会变得无法预料。」

最后是3号汉初世界。

「3号世界的传送门,从位置来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虽然也是乌江边,联通水域,但资源与1号战国世界高度重复。

「且本身刚刚经历了楚汉决战的社会环境,不便于我们深度介入。」

简单总结了一下,三个世界的政治丶社会丶资源等优劣区分。

张志勇才说道:「基于以上三个世界的客观现状,我们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提出了一个,『中心梯度制」的草案。

「简单地说,就是将1号战国世界的功能性进行拆分,分散给2号丶3号世界,彼此互补。」

他看向孟未竟。

孟未竟:「.——别看我,我确实没听明白!」

张志勇解释道:「打个比方,1号战国世界,原计划,是以资源工业和农业生产为主。

「现在,计划不变。

「但是对原本计划中的,资源和农业生产类目,进行一定削减。

「比如,原计划向1号战国世界迁移的,三十六种,高亩产现代作物,现在削减至二十二种。

「削减的部分品类,则划分至2号丶3号世界。

「形成以0号现代世界为中心,其馀三个世界为辅助的资源交易模式。」

他一边说,一边在左侧画了三个箭头,分别从1丶2丶3号开始,汇总向0号现代世界。

这麽一说,孟未竟立刻是明白了,就是把原本都给1号战国世界的需求蛋糕,分出一部分,分给其他世界!

警如现代需要铁矿丶铜矿丶稀土矿。

原本都是从1号战国世界产出。

现在,则安排1号战国世界产出稀土矿,2号秦末世界产出铜矿,3号汉初世界产出铁矿!

每一项资源需求,都意味着背后的产业丶就业机会丶工业发展。

农业上,也如此划分,1号产玉米,2号产水稻,3号产高粱!

当然,总共品类远不止三种,但意思就是这麽个意思!

「中心的意思,我明白了。那梯度,是怎麽回事?」

张志勇道:「鉴于三个世界,不同的发展形式,我们将对三个世界,采取不平均的资源分配。

「1号战国世界,我们深耕最久,基础设施丶电力设备都是以现代技术的标准进行建设,初期会分配100%的矿产产业资源,60%的农业生产资源。

「2号秦末世界,我们直接介入,平稳局势后,则着重发展远洋运输业,并同步分配30%农业生产资源。等远洋开采能力起来后,再逐步提升矿产产业比例。

「3号汉初世界,我们的方案是,短期内,不深度介入!只与汉建立外交关系,建造大使馆,

以支持刘邦平定局势为主,待局势稳定后,再进行适当的农业援助,但比例不超过10%。」

孟未竟不明白了:「为什麽要设置这样的比例梯度呢?」

「这是基于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考虑,简单来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发展一个世界,比分散力量,产出和收益更加巨大。

「另外—」

他顿了一顿,还是无奈道:「另外,从经济学原理的角度说,保持四个世界从高到低的市场梯度,更有助于减少无效竞争,保持市场的活力,使我们整个体系良性循环。

「比如3号汉初世界,就可以作为,1丶2号世界的补充市场。」

同时动笔再次画了三个箭头,不过这次分别是从0到1丶1到2丶2到3。

孟未竟虽然不了解经济学原理,但看张局长画的这张图,好像的确是井然有序的样子。

然后就是3号挺惨的!

「既然大家已经明白了我们的工作目标,那我接下来就详细谈谈,针对三个不同世界的,具体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