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密折专奏,二试云雨
乾清宫寝殿,李崇还未踏入殿门,便瞧见薛宝钗正在殿内走来走去,似乎甚为焦急。
李崇甫一迈入殿门,便急声问道:「出了什麽事?」
薛宝钗方才还神情慌张,甚至有些方寸大乱,可一看见李崇,她好似有了主心骨,瞬间便平静了下来。
「薛蝌要闯大祸了。」
说着,薛宝钗将一封书信,递到李崇面前,
李崇接过书信一瞧,原来广州潘家与伍家素来守望相助,薛蝌便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反正一只羊是放,两只羊也是放,不如连伍家一块给收拾了,一劳永逸解决掉广州十三行。
史鼎此次南下,虽说带了三千精甲,但不管是搞政治,还是搞经济,最忌讳的便是树敌太多。
能拉拢伍家,分润其一些好处,让伍家配合朝廷,彻底灭了潘家,此乃上善之策。
自古拉一派打一派,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至于收拾完潘家,要不要收拾伍家,那便是后话了,至少目前不能两家一起收拾,直接与整个广州商界为敌。
若真的按薛蝌那样蛮干,连伍家一起灭了,甚至是灭了整个广州十三行,薛蝌倒是吃饱了,广州本土商户,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给你来个休业罢市,那广州的经济民生,还要不要了?
广州历年上缴的商税,是大乾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的经济要是毁了,第一个倒霉的是当地百姓,第二个倒霉的便是大乾朝堂。
只怕都不用等到李崇降下雷霆之怒,那些朝堂大佬们,尤其是户部官员,便会联名上摺子奏请将林如海,史鼎,薛蝌,甚至是整个薛家,全部拉去砍头,以泄心头之恨。
真要让薛这麽干了,那薛家就真的完了,就算有十个薛宝钗,也保不住。
而薛宝钗口中的闯大祸,指的便是此事。
见薛宝钗以商户之身,竟能想到朝堂政局,李崇颇为欣慰,看来这几年的言传身教,
还是有效果的。
政商政商,在大乾做生意,尤其是做大生意,不懂政治还做个啊!
至于薛为何如此,李崇也能猜到他是怎麽想的,无非是觉得此次献银七百万两,薛家会元气大伤,便想着吞了潘家和伍家,用这两家的产业来给薛家回回血。
看来这薛蝌,薛宝钗指点了四年,也历练了四年,终究还是难成大器,眼皮子太浅,
缺乏大局观,更没有对政治的敏感性,薛家以后的主事之人,还是得另择良人啊!
李崇执了薛宝钗的黄小手,劝慰道。
「你莫要担心,薛蝌异想天开,史鼎无脑武夫一个,被薛蝌给说动了,但林如海不是个糊涂人,放心吧,他不会让薛蝌和史鼎胡来的。」
听李崇这麽说,薛宝钗终于放下心来,可她还是有些担心,毕竟此事一个处理不好,
她们薛家便死无葬身之地了。
「陛下,林如海一介文官,万一史鼎立功心切,不听林如海的呢?」
李崇哈哈一笑,道:「你呀,小瞧林如海了,林如海处理别的政务,或许稀松平常,
但要说抄家灭族,大乾一众文官,除了贾雨村,便没有比他更擅长的了。
要知道这几年,林如海和史联手办了好几件大案,二人关系莫逆,史鼎此次南下,
其兄史定然是有嘱咐的,看在他哥史面上,史鼎也不会不听林如海的,
更何况林家五代列侯,本也是顶级尊贵,在勋贵中还是有些话语权的。
而且林黛玉马上要封贵妃了,不管是于情于理,还是单纯的考虑权势地位,若是林如海据理力争的话,史鼎心里即便再不情愿,也会选择听林如海的。」
说罢,李崇搂看薛宝钗,笑道。
「不然你以为朕真的那麽放心,让史鼎带着三千铁骑南下吗?」
见李崇将所有事情,在数日之前便已安排妥当,薛宝钗这才终于放下心来。
她依偎在李崇怀里,心中好生崇拜,也不知道陛下是怎麽谋划的?
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项人事安排,让林如海和史鼎搭伴南下,便将所有有可能发生的风险,给提前扼杀在摇篮之中。
与此同时,薛宝钗又觉得好生踏实,跟着这样一个男人,凡事只要听他的,便再没有什麽好担心的了。
「陛下,臣妾已经写信,让叔父南下广州,换了薛蝌回来,臣妾对薛蝌,原本寄予厚望,是想将薛家交给他打理的,可现在,唉......
M
「你叔父南下广州,那南直隶那边,不会出什麽问题吧?」
薛宝钗冰雪聪明,自然知道李崇问的是什麽?
她叔父薛弘祖这段日子,一直在南直隶负责出手一些不紧要的产业铺面,他要是南下广州,李崇担心会影响薛家筹银子的速度,进而耽误了剿灭倭寇,平定东南的大事。
「陛下放心,有张伯在南直隶料理一切,定然是无忧的。」
薛宝钗所说的张伯,便是薛家那位老掌柜张德辉。
四年前,他随了薛宝钗进京,帮着薛宝钗收拾料理薛家在北直隶的产业商铺,后来等一切步入正轨之后,张德辉便又回了金陵养老。
现在他又重新出山了,那李崇便没有什麽好担心的了。
李崇搂着薛宝钗,在她唇上亲了一口,温言道。
「你办事总是很妥帖的,让朕很是舒心。」
说罢,李崇突然意识到,出了这麽一档子事,林如海和史鼎,定然会上摺子请旨意的。
但他李崇今日在武英殿批阅了半天的摺子,并未看见他俩的摺子啊!
李崇心里咯瞪一下,不会是让内阁给淹了吧?
大乾两京一十三省,每天的摺子少说也有数百份,皇帝就算是累死,也批阅不了如此多的奏摺。
故而内阁会提前筛选一遍,其中大部分不太重要的摺子,内阁并不会呈报御前,一般会直接批覆,然后司礼监审查用印,再交由通政司下发各部各地。
此时刚到亥时,内阁应该还有人值班,李崇便让小桂子过去问问,有没有林如海和史鼎的摺子。
不一会,小桂子和户部尚书杜知运,一前一后进了乾清宫。
看来今夜值班的是杜知运,正好此事事关广州赋税,问杜知运也算部门对口。
杜知运进殿之后,先是行礼参拜,然后不等李崇发问,便将两份摺子双手捧着递与李崇。
李崇接过来一瞧,果然是林如海和史鼎的摺子,而内阁果然已经批覆了。
是内阁首辅李守中,户部尚书杜知运,兵部尚书李不言,三个人联名批覆的。
批覆的内容是,支持林如海的意见,严斥史鼎越权行事,一切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来,
不许史鼎擅作主张。
其中有段话说的很重,大概意思是,史鼎若是胡来,当心项上人头不保,当心史家也和宁国府一样,落个抄家除爵的下场。
看到这里,李崇心中一乐,这些文官大佬们,吓唬起勋贵来,动辄以性命不保,夺爵位为要挟,几十年如一日,还是没有半点改变啊!
对于内阁的批覆,李崇没有任何意见,若是由他来批覆,恐怕话会说的更重一些,估摸着史鼎看到朱批的那一刻,会吓得当场尿失禁。
内阁的批覆,李崇虽然没有意见,但内阁并未将这两份摺子呈到御前,李崇很有意见估摸着在内阁大佬们看来,广州潘家不过是区区一介商户,只要处置得当,一切按照陛下早已定好的方略行事,不影响当地经济民生,这样的小事情,还是不要去劳烦陛下了。
可是李崇,却从这一件事情中,敏锐的觉察到了一丝危机,一丝威胁到皇权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