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种子播下去,然后翌日自然会开花结果,当有了一帮有志之士围绕在自己身旁的时候,到时候答案自然便会揭晓。
三国演义虽然不是苏允原创,但苏允毕竟是亲手将其写出来的,为了还原三国演义,苏允做了大量的功课,还往里面添加了大量的原创内容,因此对三国里面东西就算不能说是了如指掌,但也算是精通。
因此这个备课对于苏允来说并不难,不过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便准备好了几节课的文案。
又在翰林院混了一顿廊下餐,随后换了一身衣服,朝太学而去。
然后在太学门口,遇到了专门候在门口的年轻教授,年轻教授恭敬告知苏允,今日上课地点换了地方,然后教授带着苏允前去新地点。
苏允到了地方一看,好家夥,这不是太学最大的礼堂诚心堂麽。
而进去之后,苏允更是咋舌,礼堂里面挤满了太学生,这一眼看过去,不得有将近二千人左右?
太学里近些年常年保持着两千四百人的规模,也就是说,整个太学的学生也就小部分人没有来了。
而在前面苏允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那些人是太学里面的教授。
好吧,看来昨日的西北战事一课,直接将知名度给打开了。
看到有这麽多人,苏允倒是有些踌躇,他不知道这些人是冲着西北战事而来的,还是冲着他的人而来的。
不过他随即便抛开了这个顾虑,他对自己的准备的文案有信心。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汉末三国的故事实际上在唐朝开始便有所流传,只是以独立的诗篇以及小故事的形式在流传,并没有形成系统,因此在三国这个题材上,他便是是真正的权威。
而他在准备的文案之中,考虑的是趣味与深度并存,因此苏允并不担心这个文案的吸引力比西北战事弱,甚至苏允有信心,当这些人听了一个开头之后,这个系列将会让他们如痴如醉!
因为苏允采用的是后世易中天品三国的方式对里面的人物丶政治事件丶战争丶经济等进行重新解读。
而苏允对三国的了解丶对经济的领悟丶亲身经历过战争,而且是在官场亦是高官,因此来解读比易中天强得不是一点半点。
后世易中天都能够那麽火,苏允自信会比易中天做得更好。
想及至此,苏允便将顾虑给抛开,直接开讲。
「某写三国演义,是因为当今之世,亦是三国鼎立之势,因此想要通过研究汉末三国,来对今日之局面做一些指导。
以让大宋朝的青年才俊对当下的局面有些了解,乃至于有识之士可以意识到当今局面之艰难……」
苏允一开口便吸引住了现场师生的注意力。
他们大约知道今日苏允会讲三国,但没想到苏允竟然直接将三国演义跟当下时局给联系了起来。
大家顿时心生好奇:汉末三国与当今三国难道还有关联之处?
大家知道三国的历史极为精彩,那是个名臣名将辈出的大时代,而当下这个时代,感觉好像也比不上啊,但听小苏学士的意思,难道还能够相媲美一番?
这顿时将大家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
苏允随即娓娓道来。
苏允并没有一开始便开讲三国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最后的得失之处,而是讲魏蜀吴三国鼎力之势是怎麽形成的,其中曹操丶刘备二人乃是叙事的主体。
在苏允的叙述之下,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展现在众人的眼前。
这种体验跟自己读三国演义又有所不同,苏允是个极为高明的演讲者,在他的口中,各种历史细节变得清晰可辨,更让这种吸引力变得极为丰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