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达成妥协(2 / 2)

隋朝的棋局 高月 2963 字 12天前

萧琮笑了笑道:「然后就是最后的第四条,殿下的总兵力不得再超过目前的人数,也就是不得超过十三万军队!」

「可以!」

萧夏一口答应,他自己的上限就是十五万军队,十三万军队加上两万州兵,也就正好十五万。

萧琮没想到萧夏答应得这麽痛快,他笑问道:「除了刚才第二条需要斟酌外,殿下还有什麽需要补充的,我一并报给天子。」

萧夏点了点头,「我并没有失败,现在只是协商解决削藩问题,除了我要洞庭湖七郡作为淮南道的补偿外,我还要吏权,江南道的官员由我来任命,然后还有财权,我要养十三万军队,我要江南道的税赋。」

萧琮点点头,「我会如实反应给天子,让天子决定!」

谈判暂时停止,萧琮也回了江都萧府,等待天子的回信。

萧夏也前往毗陵郡巡视运河开凿情况,运河馀杭郡段的疏浚已经结束,除了徵兆从军的五万士兵外,其馀八万战俘又转到吴郡继续开凿运河,到明年开春时,一年的服役期结束,可以回家了。

不过馀杭郡疏浚运河结束后,八万战俘就有了每个月一贯钱的收入,加上今年免税,他们的一贯钱可以养活妻儿了。

除了八万战俘外,高熲又招募了二十万人疏浚运河,五百里长的运河,原计划三年完成,现在看来,两年就可以完成了。

就在十天前,两千头大象从建安郡送到了吴郡,由象奴指挥,大象们也加入到疏浚运河队伍中。

它们负责翻土和挖淤,利用它们强大的力量,用鼻子将一袋袋淤泥卷起,送到旁边的船上。

除了视察运河清淤拓宽工程外,萧夏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巡视他去年部署的牧草工程,

江南河网密布,小河旁之前都长满了各种杂草,去年和江都郡同步,萧夏也要求江南各郡在河边和太湖流域种植紫花苜蓿和黑豆。

另外,种黑豆可以固氮,对恢复土质非常有好处,萧夏也要求土地搁荒修养时种黑豆。

各县官府去年开始组织农民在河边和太湖边清除杂草,播种草籽和豆种,作为农民每年的劳役。

现在正好是收割季节,河边到处可见收割牧草和黑豆的农民。

萧夏望着河边到处是忙碌的农民,笑道:「农民积极性很高,为什麽?」

毗陵郡刺史周墨笑着萧夏对萧夏道:「殿下有所不知,他们主要用牧草和黑豆去换马粪,忙碌一个月,可以换来几百斤马粪,对他们的土地就非常有好处了,他们现在急于要马粪,都很卖力!」

「为什麽这麽急?」

「殿下,再过半个月就是冬小麦种植了,农民一般都是边撒肥料边播麦种,然后浇水,麦种发芽后,冬天就来了,等到春天时他们会再施一次肥,江南人非常勤劳,精耕细作,加上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所以小麦亩产要比梁郡高五成。」

「梁郡的小麦亩产是多少?」

「上田两百多斤吧!这里平均是三百多斤,亩产多了百斤,拥有十亩地就能养活一家三口了,梁郡至少要三十亩地才能养活一家三口。」

「差距这麽大?」萧夏惊讶道。

周墨点点头,「关键是梁郡没有水稻,春种小麦,夏种粟米,粟米亩产才一百多斤,而水稻亩产有四五百斤,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难怪到了唐朝中期后,江南超过河北成为最大的产粮区,又支撑唐朝活了一百多年,真是富庶之地。

萧夏点点头,又笑问道:「如果不要马粪呢?」

「大部分人家都要,当然也可以不要,如果不要马粪,牧草和黑豆可以卖钱,一斤五文钱,两百斤可以换一贯钱,忙碌一个月,有点人家能挣到十贯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