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1(1 / 2)

六州歌头 4216 字 3个月前

手示过左右,将大家目光吸引过去。却是户部郎中张文俊。

“下官就直说了吧。”他满脸愁云,神色为难,咬着字似难以出口,但吐句却清晰无比:“户部暂且是拿不出钱的。来之前,堂官就叮嘱下官转告齐大人,若是赈济粮吃紧,就请齐大人先在江南路内筹一筹钱。”

户部堂官谢延卿出身江南清河谢氏,齐宗源上任以来与他打过几回交道,略有龃龉。但那都是情势所迫,他自认不值一提,皱眉道:“谢大人这是什么意思?江南路如今这个状况,本台去哪里筹?”

“谢大人说,江南四州有钱有势的世族豪商众多,百姓遭灾,这些世族与豪商却未必,先请他们捐赠些银两,应个急,总是可以的。”张文俊对着他深深一揖,“谢大人还说,他在江南住了十几年,直到去岁才上京,对江南各处的情形,齐大人、孙大人与冯大人的雷霆手段,都心里有数。还请诸位大人以救灾为紧,勿要推搪。”

齐宗源听罢,拉下脸来,“谢大人这是把责任都推到本台头上来了。”

张文俊面色更苦,但不得不回话:“正如沈大人所说,朝廷一定会为江南筹措赈灾银,只要齐大人先撑一阵,户部筹到钱就会第一时间拨款下来。”他顿了顿,低头说:“若齐大人觉得难办,也可上表陈情,再与谢大人商议。”

“陈什么情,他谢大人远在宣京,本台难道还能飞过去质问他不成?”齐宗源怒而挥袖,半臂重重硌上扶手。

“这倒是个办法。”嬴淳懿却道:“历来地方遭遇天灾,请当地名商望族捐献的事例也不算少。江南富裕之乡,又是商业重地,想必积有余财的不少,拿出四十万两应当不难。”

孙妙年道:“话虽如此,但下官在江南多年,这里的世族也好,商人也罢,个个油精水滑。想从他们手里抠钱出来,哪儿有那么容易?”

嬴淳懿笑了笑:“是吗,可江南路最大的商人不就坐在这里?我看柳大当家对三位大人是毕恭毕敬啊。”

步步紧逼,齐宗源只能问:“大当家对这事怎么看?”

“我柳氏能有今日,多赖官府和父老乡亲的支持,如今故土遭难,衔恩反哺自是义无反顾。”柳飞雁抱拳道:“草民愿捐献半数家财用于购买救济粮,但商行底下挂靠小户众多,草民却不好替他们做决定。”

“大当家高义。”嬴淳懿点头赞许,“那就请大当家先回去问问手底下的弟兄,官府不设要求,他们愿意捐多少就捐多少,明儿再来给个准话。”

沈亦德跟着道:“大当家,虽说是自愿,但你手底下的人,你得多费心提点提点他们。不管生意大小,都是江南路的人,在江南扎了根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能忘了本呐。”

柳飞雁垂下眼,沉吟片刻,答道:“草民明白。”

齐宗源,“你先回去吧,顺便去北城门看看,让他们注意不要乱了秩序。”

她一拱手,麻利地退出议事堂,脸色便沉了下来。

嬴淳懿看她走远,才又道:“商贾那边有柳大当家总揽,世族这边便拜托齐大人了。若能顺利募够购买赈灾粮的银子,齐大人当记首功。”

“侯爷说笑了,江南路在本台任内出了这么大的事,一切行动皆是补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齐宗源凉凉地说:“本台也只能咬着牙腆着脸去游说各大世族了。”

筹款募捐一事暂且议定,齐宗源带着钦差使团在总督府后衙的客院里安置下来,交待了侍女尽快送上餐饭,便与孙冯二人一齐离开。

一排五间厢房,贺今行仍与秦幼合搭伙住。

前者要了纸笔信封,进屋便坐下写信。

后者靠在另一头,一边拨弄笔架上挂着的一列毛笔,一边说:“四十万两有这么难筹吗?”

他在堂上便困惑不已,但他离家这几日,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口要看场合,有些话只能对信任的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