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苍天已死(感谢各位的月票,加更)
其实大汉朝廷一直以来的收税标准都是三十税一,说起来是个极低的税额,
但徵税这种事,与徵调马匹一样,都是层层下达的。
往年的粮税可以用钱和绢作抵。
也就是边远地区可以将税粮留在郡县仓库备用,郡里折成钱和绢帛上交给朝廷;漕运方便的郡县则将粮食押送入京,保障京师消耗。
可今年不允许用钱和绢折抵了。
看起来这依然是正常收税,没有增加税额,但实际上完全是两码事。
与交钱不同,如果郡里要保障向朝廷交齐粮食,至少必须先留出运输损耗。
且不说太边远的地方,就从冀州运粮食至阳,走陆路运输的损耗也会高达九成。
一千石粮食,一路上人吃马嚼,送到京城就只剩下了一百石,这是正常现象。
走水路漕运耗费比较小,但即便是洛水沿线走纯水路,也会有三成左右的损耗。
而大多数地方是不通水路的,或者必须先走陆路再转水路,要转很多次。
这些损耗,自然都得加到粮税中。
之前粮税可以用钱和绢抵扣,正是因为运粮耗费太大,毕竟运钱终归比运粮方便,一万斛粮得用上千辆车,但对应抵扣的钱和绢帛通常只要十辆车就能运走。
这可以使各都县只计一个比较小的损耗标准,只计算都内仓储运输的损耗就够了,比如安熹县点张部为税役就只计了三成损耗。
但现在不能抵扣了··
那麽,原本三十税一的标准,到很多郡里就会变成三税一,得翻十倍才够损耗一一这还是太守不怎麽贪的情况。
同时,太守下了徵收标准给县里,各县要把物资运到郡治,这也是有损耗的。
安熹是因为离卢奴只有三十里,只计三成。
而大多数县离郡治都是有几百里的,平均下来少说会有五成左右的损耗,也就是实际徵收又要翻倍。
于是,到了县里之后,郡里的三税一就会变成十税六。
整体下来,原本朝廷只收产量的3.3%,但实际会收到60%,而且这不是按当年实际产量算的,是按平均产能估算徵收额度。
再加上地方豪右作票,粮税往往都是由寒门和庶民承担。
落到草民那里那就是全部徵收还不够。
各地官员也必须全都说有饥荒,因为如果真要照实徵收运粮入京,必定会天下大乱。
天子当然不信全国所有郡县都饥荒,他是生意人,生意人就得讨价还价。
不接受饥荒报告,要求全部按丰年的数额徵税,也是天子了解各地官员是什麽德行要价一百,才会还价三十;若是要价三十,还价就只有十块了。
天子要保障宫里和军队的供应,要保障百官的俸禄,要避免再次遭受胁迫,当然必须收粮,要求不用钱绢作抵也是为了确保粮食到位。
若是不征粮,再来一场京畿粮荒,同样是天下大乱。
但这生意最终却全都会落到草民头上·
照样是天下大乱。
从天子被关东诸郡胁迫的那一刻起,无论做什麽选择,都注定会是这个结果。
左得到的情报是,各地粮价飞涨,五铢钱已经买不到米了,太平道也正在大规模的聚拢信徒,并且在大范围搞诈骗一一为了骗粮。
操作方式不复杂,就是给寒疫(伤寒)患者喝符水治病。
若是病人有好转,就说这是信奉黄天得以救难,应当交米入道以谢神恩。